生态检察丨以案为鉴强履职 以法为盾护文脉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进一步提升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实践效能,扎兰屯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于8月29日组织全体检察人员开展专题学习活动。本次活动聚焦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第五十七批指导性案例(检例第228-232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进一步提升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实践效能,扎兰屯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于8月29日组织全体检察人员开展专题学习活动。本次活动聚焦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第五十七批指导性案例(检例第228-232号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洒在宏觉寺的大门上。藏族僧人轻轻推开寺门,青石板路上的露水映出他袈裟的影子,远处莫家街传来第一声羊肠面的吆喝——西宁的清晨,总在诵经声与烟火气的交织中苏醒。这条不足两公里的街巷,藏着读懂西宁的密码:千年古寺的铜铃摇响着各民族交融的往事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强化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实践效能。近日,扎兰屯市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组织全体检察人员开展专题学习活动,聚焦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第五十七批指导性案例(检例第228-232号),探索文物司法保护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2025年3月1日,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开始施行。新法增设了检察公益诉讼条款,既为检察机关履职提供了直接法律依据,同时也赋予检察机关在文物保护方面更重的责任。在法律施行首日,最
作为全国少数民族人口占比最高的省会城市,西宁全面落实省委“先行先试、作出示范,争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好样板”工作要求,不断增强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本领,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面向基层,西宁探索了哪些